跳转到主要内容
  • 武康路
  • 街道全景
  • 分享空间
  • 知识库
  • 登录/注册
黄兴故居
  • 简介
  • 人物
  • 事件
  • 资料

   武康路393号,原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沪交涉使司衙署,初建于1912年,1915年修建完毕。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南部为英国乡村式,半露木结构,陡坡顶,大理石台阶,三层有阳台,覆花架。南向至宝昌路(今淮海中路)为花园。宅北部为1933年增建,外墙立面和室内楼梯栏杆均为典型装饰艺术派风格,带有大量装饰艺术派特征的浮雕和装饰线脚。

1914-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会创始人几度黄兴寓居此地。1916年,黄兴逝世后,此地曾为世界社、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上海国际图书馆使用,后改为世界中小学,现部分由南洋模范中学使用,部分为民宅。

  • 语音简介
    普通话
    沪语
    黄兴 吴稚晖 蔡元培 李石曾 萧伯纳
历史事件
1912-06-14

1912年6月14日,黄兴辞职,离开南京赴沪,寓居福开森路393号。

1912-06-30

1912年6月30日,孙中山在南方考察,自粤经港抵沪,在福开森路393号与黄兴见面,并留影。

孙中山(二排右三),黄兴(右四)、陈其美(右二)、王芝祥(右一)、黄一中(黄兴二子,前排左二)等及日人合影
1913-03-25

1913年3月25日,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黄兴于是日,与孙中山、陈其美、居正、戴季陶、柏文蔚等商讨对策,孙中山主张兴兵,黄兴主张法律解决。

1916-07-06

1916年7月6日,黄兴抵沪,初寓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100号,继居福开森路393号。

1916-10-26

1916年10月26日,黄兴夫人徐宗汉于黄公馆产一男,名一球。

1916-10-31

1916年10月31日,黄兴在福开森路393号去世,时年42岁。

1916-12-21 - 1916-12-22

1916年12月21日至22日,设黄兴灵堂于福开森路393号。

1917

1917年,1月18日,黄兴原配廖淡如于黄公馆产一男,名一寰。

1917

1917年,孔祥熙买下福开森路393号。

1927-09-11

1927年9月11日,孔祥熙在福开森路宅设宴,出席的有汪精卫、谭延闿、朱培德、顾孟余、宋子文、孙科、陈公博等。

1929

1929年,世界社迁入福开森路393号。

1929-06-23

1929年6月23日,宋庆龄偕宋霭龄访福开森路。

1931

1931年,蒋介石汪精卫再度合作。汪精卫在沪无寓所,孔祥熙邀请其寓居福开森路宅。

1932-07-15

1932年7月15日,书画家陈树人二百余幅画在福开森路393号展出,刘亚子、李石曾、张静江、叶恭绰、林风眠、蔡元培,经亨颐、刘海粟、徐悲鸿、黄宾虹即葡萄牙画家加华路等莅临观赏,观众总计三万余人。

1932-10-05

1932年10月5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作品在福开森路393号展出,汪亚尘、杨秀涛、吴恒勤、周碧初、陈抱一、陈静波、朱屺瞻、徐郎西、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钱瘦铁、张聿光、江小鹣等均有佳作呈现。

1933

1933年,国民政府出资,于黄公馆至其北侧围墙空隙,建藏书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

1933

1933年5月,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等设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筹办委员会办事处于福开森路393号。

1933年5月,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常务会议出席人留影于福开森路393号。坐者为张静江。后排左起:吴稚晖、蔡元培、褚民谊、陈和铣、庄文亚、李石曾。
1933-01-23

1933年1月2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庞福安临沪,世界社举行茶会招待,到蔡元培、陈立廷、杨肇烦、魏通如、齐致、林文铮等十余人。

1933-01-24

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临沪,暂寄居福开森路393号。

1933-02-17

1933年2月17日下午2时,英国文豪萧伯纳及夫人,偕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鲁迅等,赴福开森世界社,应中国笔会招待,与梅兰芳、叶恭绰、张歆海及其夫人韩湘眉、邵洵美、唐瑛等会晤。

1933-06-04

1933年6月4日,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筹备文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人留影于福开森路393号。

前排右起:李石曾、张静江、蔡元培、钮永健后排右起:吴稚晖、褚民谊、程其保、黄炎培、李熙谋、李书华、庄文亚、厉家祥、陈和铣、郭有守。
1933-10-03

1933年10月3日,美国作家赛珍珠与丈夫及女儿抵沪,翌日赴世界社预笔会演讲“新爱国主义”,林语堂做翻译。

1933-10-10

1933年10月10日,决澜社第二次画展在福开森路393号开幕。

1933-10-15

1933年10月15日,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常务委员会议在福开森路393号举行,筹商建筑会所事。

左起:李石曾、韦尔登(法国驻华公使,列席)、吴稚晖、蔡元培、张静江、陈和铣、庄文亚
1933-11-10 - 1933-11-11

1933年11月10日-11日,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所征集的中国近代美术作品(350件)在福开森路393号预展。蔡元培为之举行茶会。

1934

1934年,李石曾于1932年发起创办的中国国际图书馆于是年在福开森路393号开馆,名为上海中国国际图书,藏中外图书五万余册,中外杂志五百余种。

1934-01-03

1934年1月3日下午3点,李石曾于福开森路393号举行世界社新年茶会,到会者有蔡元培、汪精卫、陈璧君、张静江、曾仲民、褚民谊等。席间,梅兰芳、大同乐会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戏曲、音乐、电影等助兴。

1934年1月3日摄于福开森路393号。前排坐者张静江,左右为其儿女,后排右起:蔡元培、褚民谊、李石曾、汪精卫
1934-02-05

1934年2月5日,现代德国印刷展览在福开森路393号开幕。

1934年3月31日,世界文化中国协会等文化机关公宴国际劳工局(属国际联盟)局长莫列德。
1934-05-06

1934年5月6日,南京中央大学新疆学生组成的新疆回族音乐团,应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会长吴稚晖、上海市长吴铁城邀请,在福开森路393号公演。

1935-03-04

1935年3月4日,张公权、李石曾在福开森路393号为杜重远兴办江西光大瓷厂募股。

1935-05-24

1935年5月24日下午五时,中国国际图书馆举行茶会,欢迎法国狄德罗社代表、作家杨思奇夫人捐赠图书,到场中、法来宾二百余人。

1935-07-26

1935年7月26日,蔡元培、李石曾发起设黄兴纪念馆于福开森路393号。

1936

1936年,世界社创办世界学校于福开森路393号。

1937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

1937年4月,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于福开森路393号举办“世界百科全书联合展览会”暨“纪晓岚、狄德罗纪念会”,十九国三百余种图书参展。

1937

1937年春,李石曾设上海生物学研究所于福开森路393号二楼。

1937

1937年春,法国狄德罗学会赠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以首批世界各国百科全书,计一千一百八十余册。

1937年,世界社招待法国狄(岱麓,今译狄德罗)社代表魏达士。前排:杜月笙(左三)、褚民谊(左五)、李石曾(立柱右侧)
1937-08-24

1937年8月24日,淞沪战争爆发,救国公债劝募总会正式成立,设在福开森路393号。宋子文任会长,陈立夫任副会长,宋庆龄、孙科、李石曾、刘尚清、何东、施肇基、顾维钧、郭泰祺、俞鸿钧、杜月笙、宋汉章、吴开先等政界、实业界人士任常委。

1943

1943年,汪伪政府易福开森路为“武康路”

1945

1945年抗战胜利。是年秋,世界学院中国学典馆自重庆迁武康路393号。

1946

1946年8月,国立北平研究员胜利学研究所与上海生物学研究所合并,更名国立北平研究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设武康路393号。

1946

1946年,世界学校中学部称为世界中学,小学部称为世界小学。夏,开班高中,设于黄公馆内。

1946

1946年,世界社还于旧址,李石曾在沪组织世界书局董事会,创办《世界月刊》等刊物。

1949

1949年5月,上海解放。

  • 书籍
    • 武康路
        方世忠:《海上遗珍 . 第一辑 , 武康路 专著》沙永杰等:《上海武康路:风貌保护道路的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探索》
黄兴故居
版权所有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