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浙江绍兴人。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939年,离家至上海,师从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初习小生,2年后,改学花旦。1944年与竺素娥搭档演出《碧玉簪》、《盘夫索夫》等戏,脱颖而出。此后又分别与邢月芳、陆锦花、尹桂芳等搭档。1948年,加盟玉兰剧团,从此开始了与徐玉兰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1952年,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同年10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饰演《西厢记》中崔莺莺,获演员二等奖。1954年,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春香传》中扮春香,获表演一等奖。由于在剧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鲜少女的情怀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赞赏,该剧也成为她的成名作。1955年,入上海越剧院,此后多次赴朝鲜、越南、泰国、新加坡和香港、台湾(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越剧艺术光扬海外作出贡献。1958年后,与徐玉兰主演的《追鱼》、《红楼梦》、《西园记》先后被摄制成电影或电视。1962年7月,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80年代中期,曾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团长。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2017年,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情深意长、韵味浓郁,有“王派”之称;在表演上则以善于描摹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其塑造的角色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深受观众喜爱。
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新昌县黄泽镇坑边村(今属嵊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1939年,离家至上海,师从表姐——越剧小生竺素娥。初习小生,两年后,改学花旦。开蒙戏是《投军别窑》饰王宝钏。
1944年,受竺素娥提携,与其搭档演出《碧玉簪》、《盘夫索夫》等戏,脱颖而出。
1945年下半年,与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
1947年,与陆锦花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
1948年7月13日,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越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9月23日,玉兰剧团迁往明星大戏院,王文娟加盟,首演剧目《风萧萧》,从此开始了徐玉兰与王文娟的长期合作。
1952年,7月,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10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饰演《西厢记》中崔莺莺,获演员二等奖。
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司令部给予的二等军功章。
1954年春,随团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
1954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春香传》中扮春香,获表演一等奖。由于在该剧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鲜少女的情怀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赞赏,成为她的成名作。
1955年,随团入上海越剧院,同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
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下半年,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红楼梦》正式上演。
1958年8月,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
1958年后与徐玉兰主演的《追鱼》、《红楼梦》、《西园记》先后被摄制成电影或电视。
1959年,中国越剧团首次赴越南访问演出。
1960年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与徐玉兰合演的《追鱼》、《红楼梦》,曾多次招待国内外贵宾。
1962年7月,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6年,领衔主演了10集越剧电视片《孟丽君》。
2017年4月7日,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